在環境監測、飲用水安全、工業廢水管控及生態評估中,水質重金屬光譜分析儀能精準識別水中鉛、鎘、汞、砷、鉻等痕量重金屬,靈敏度可達ppb甚至ppt級。然而,其高精度依賴于規范的操作流程與嚴謹的前處理。稍有疏忽,便會導致數據偏差、儀器污染甚至損壞。掌握
水質重金屬光譜分析儀的正確使用方法,是獲取可靠水質數據的核心保障。

第一步:實驗前準備與環境控制
確保實驗室潔凈無塵,遠離酸霧與振動源。開啟通風櫥與排風系統,佩戴防護手套、護目鏡及實驗服。檢查氣體(乙炔、氬氣等)壓力與純度(≥99.996%),確認廢液管路暢通,避免回流腐蝕霧化室。
第二步:樣品前處理——準確性的基石
水樣需經0.45μm濾膜過濾去除懸浮物。對于總重金屬檢測,必須進行酸消解(如HNO3-H3O3體系,120℃加熱2小時),使金屬溶解。消解后定容至刻度,避免使用含金屬雜質的試劑或容器(推薦聚四氟乙烯或高純石英器皿)。
第三步:標準溶液配制與校準曲線建立
使用國家認證的單標或混標儲備液,逐級稀釋成系列濃度標準工作液(如0、1、5、10、20μg/L)。每批樣品均需同步繪制校準曲線,相關系數R3≥0.999。建議加入內標(如In、Sc用于ICP),校正信號漂移。
第四步:儀器參數優化與調諧
根據目標元素選擇合適波長(避開光譜干擾線)、狹縫寬度及積分時間。ICP類儀器需優化RF功率、霧化氣流速與觀測高度;AAS需調節燈電流與燃燒頭位置。開機預熱30分鐘以上,待等離子體或火焰穩定后再測試。
第五步:樣品測定與質控措施
按“空白→標準曲線→樣品→質控樣→空白”的順序進樣。每10個樣品插入一個加標回收樣(回收率應在80–120%)和一個平行樣(RSD≤10%)。若結果異常,立即清洗進樣系統,排查記憶效應或堵塞。
第六步:關機與維護
測試結束后,用2%HNO3沖洗進樣管路10分鐘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5分鐘,防止鹽結晶。關閉氣體與軟件,清潔霧化室與炬管(ICP)。記錄運行日志,包括檢出限、回收率及異常情況。